城市街道自发商业行为(俗称:摆地摊)突然火了。相信设计师朋友们的朋友圈一定已经刷出两百多条“现场手绘出图,立等可取”的示范性地摊广告模版了。
中国的地摊经济由来已久,而在近几日再次来到人们视野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从更大的城市范围观察,摊贩文化对人们生活的的影响不仅仅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为人们带来便利这么简单,因为绝大部分摊贩的活动场所是在城市人流最密集的公共空间中,他们对塑造城市肌理、社区文化和经济状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台湾学者吴光庭提到,失序既是对秩序的响应也是对秩序的超越,而作为设计师的我们,需要意识到这种“失序”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正是这种“失序”塑造了人们对于城市的记忆,从而形成了一个社区、一个城市的场所精神。怎样在这种看似失序的经济活动中找到城市设计中的规律,疏导、迎合而不是否定和制止,形成一个自发维护和调整的公共空间模式,才是塑造一个成功的、可持续的公共空间的关键。
而地摊经济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是基于一个社区的人文、经济、人口组成和社会特点而建立起来的,只有迎合了这些方面的设计,才会是一个充满“人间烟火”的公共空间。赶早班车时煎饼摊前的那个一个蛋不加葱的煎饼果子,深夜归家那抹烤地瓜车前飘出的甜香,才是一个城市人最具有味道的记忆。
放眼国内和全球,地摊经济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也都在面临着不同形式的挑战。
01
📍纽约
纽约市有多达20,000个小摊贩:他们售卖热狗、花卉、T恤衫,他们中还有街头艺人和食品卡车拥有者等。他们大多数是移民和有色人种。有一些还是曾为自己国家服务的美国退伍军人。他们在街边、在路旁,风雨无阻。摊贩经济为成千上万的他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收入。
然而,近几年来,他们一直是纽约激进派“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运动的受害者。他们被拒绝申请小商贩售货许可证。在强大的商业团体的压力下,许多街道对他们封闭。对于轻微违规行为,例如摊贩离人行横道太近,小商贩们会收到高额的罚单。而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在被罚款后,也并不知道他们触犯了哪些法律条例。
和中国一样,纽约的小商贩们也面临着“整顿市容市貌”的城管的打压,小商贩们渴望营业许可证和可以摆摊儿的空间
© The Street Vendor Project
纽约设计师Cindy Chang为所有的纽约小商贩设计了“纽约街头摊贩指南 Vendor Power”。整个指南包括英文、孟加拉语、中文、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的释义,用浅显易懂的图表和文字表述出商贩的不同种类,小商贩们具有的权利和商贩应遵守的法律条例。
纽约摊贩指南被免费发放到小商贩们的手中 © Cindy Chang
整个文件包括英文、孟加拉语、中文、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的释义,用浅显易懂的图表和文字表述出商贩的不同种类,小商贩们具有的权利和商贩应遵守的法律条例 © Cindy Chang
02
📍日本:屋台文化
日本的地摊文化可以说由来已久。从江户时期(1603-1868)就出现了这种可以推着走的活动小吃摊,名为屋台,并在之后的明治时期风靡全国。
© HotelZen
来自『東都名所高轮廿六夜待遊兴之图』部分/歌川广重 画
随着二战的结束,日本着力恢复基础经济建设,屋台的摊贩也迅速发展起来。直到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日本政府以食品安全的担忧取缔了一些屋台摊贩,但在不久后的70年代,屋台又被塑造成了上班族逃出繁忙生活的浪漫的休息站,重新受到欢迎。可以说屋台这一路的发展见证了日本经济文化历史的起起落落。
现在日本的屋台小吃摊文化中心是福冈市,不同于其他城市对于屋台的种种规定,福冈把它塑造成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在樱花季,屋台更是成为了游客们蜂拥而至的热门景点。
03
📍泰国:Dadad 市场
下一个要介绍的市场叫做Dadad 市场,它位于泰国东北部的呵叻府。它利用简易装置结构,建构了比较有特色的设计语言,也使得它吸引了很多当地的居民和年轻人。解决了现阶段地摊经济面临的困境之一——吸引自己的用户群体。
泰国气候炎热,太阳下山之后,热气慢慢褪去。路边小食摊和小商品摊的灯光亮起,街道逐渐活跃起来。Dadad 市场在夜幕下就像具有漂浮感的发光体。而这发光体最重要的目的便是吸引远处顾客的注意。装置本身是由管道和夹板组成,整体采用棋盘式的布局,创造出了丰富的道路体系。
© Archdaily
04
📍泰国曼谷:美功铁道市场
考虑到泰国本身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地摊市场(夜市)形式发展的商业空间非常丰富。这也注定了市场需要有独特性,才能更好的存活。在曼谷,空间非常有限,供应商在火车轨道上建立了一个市场,随着火车的通过,摊主每天需要四次移动他们的手推车和遮阳篷。本应该因为空间使用受限营销的生意,却因为这独有的特色红火了起来。它便是所有的泰国旅游书都会介绍的泰国景点—美功铁道市场。
图片来源:马蜂窝
在长约500米的铁道两旁,皆是做生意的小摊贩,每次火车进站、出站时,他们就要收起上头的遮阳布,搬离大型的商品。这种铁道空间与商贩使用空间的重叠,创造出了它独有的空间体验。
05
📍成都春熙路夜市
1992年开张的春熙路夜市是很多成都人记忆中的神话。它的繁荣程度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创造出了许多经济奇迹,被称为是百万富翁流水线。当年成都最时尚的服装全部来自春熙路夜市,每晚的T台走秀更是成都潮人们的时尚风向标。
2001年,因春熙路步行街改造计划,一代人的记忆自此停止。现在的春熙路已经变成了新的商业地产,曾经的夜市地摊已经消失不见,成为了成都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以上世界各地的摊贩文化都因经济、气候、政策、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也证实了一个城市的摊贩文化不应只有一种表达形式。因为它是对一个城市最深层文化的体现。一个城市最独特的地标。
发展“地摊经济”,稳就业、保民生确实是对目前后疫情时代经济促进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地摊文化”的契机。为什么它总是被认为是一种“临时”的经济形式?为什么“地摊文化”总是被认为是城市面貌的“破坏者”?有没有一种可能,建立一种“社区主导”的模式,从而使摊贩和消费者自主监督运营规范和健康标准,建立一种基于信任的自理机制?
“人间烟火”的魅力正是她的“失序”,而设计师要做的就是怎样用设计的力量推动城市空间对于这种“失序”的诠释,最终,和其他各方的城市塑造者共同塑造一个“有序”的服务于人民的城市。这便是一个城市设计的终极意义吧。
Reference:
http://www.wiego.org/sites/default/files/resources/files/United-States-of-America-A-Guide-to-Street-Vending-in-New-York-City.pdfhttp://candychang.com/work/street-vendor-guide/
http://candychang.com/work/street-vendor-guide/
https://www.archdaily.com/905924/dadad-market-bangkok-tokyo-architecture-plus-oph)
https://www.hotelzen.jp/blog/japanese-street-foods/
https://www.douban.com/note/399872570/
https://sc.ifeng.com/a/20180524/6604052_0.shtml
· The End ·
